【從懼學到拒學】

作者 [email protected]

拒學指的是兒童、青少年抗拒去學校,
成因多元且複雜,讓孩子無法上學的來源也有很多。

部分拒學是從恐懼上學開始。
這裡使用「無法」,
指的是他們”難以”去上學。


應該將拒學視為行為結果,
而非問題原因,更非孩子故意使然。

拒學的發展經常是從遲到、請假,
慢慢變成請假多天,一直到休學。
越早進行介入,越能及時協助苦惱的孩子們。

常見的拒學來源有:

  • 人際困難:被排擠、霸凌,或有社交焦慮…等。
  • 課業壓力:學業表現挫敗、高度自我要求…等。
  • 教育體制:排斥學校、老師或升學體制…等。
  • 情緒困擾:憂鬱、焦慮或其他情緒症狀。
  • 網路成癮:沉迷網路遊戲。

教養方針:
一、傾聽及理解孩子的困擾和需求,避免急著評價、給意見。
二、年紀較大的孩子,先聽他的意見,再與其討論因應方式。
較小的可用引導方式,先提幾個好點子,再協助他選擇和執行。
三、持續留意嘗試的狀況並協助調整作法。
四、適時尋求專業協助,如:導師、輔導老師、心理師、醫師。
五、設定合理目標及規範,讓孩子清楚,溫柔而堅定地執行。

💁由於每個拒學孩子都不同,

仍須考量個別狀況、條件及資源。

最近手上的拒學個案不少,
和大家分享心理師善用創意(微搞怪)的例子。

國中生小如因為成長環境,一直很自卑。
雖然細心、有禮,說話有條不紊也很有想法,
但自卑使得她在要開口和同學說話時過度擔憂,
而無法表現得宜,常常感覺自己「搞砸了」。

幾次不順利的社交經驗後變得更加焦慮,
也使得同學不知道怎麼和她互動。
越來越封閉,逐漸憂鬱、排斥上學。

不再上學後,憂鬱、焦慮情形不減反增,
於是開始接受心理治療。

在建立關係後,計劃一步步提升自尊,
讓她長出自信來展現”真實自我”。

一次在談論興趣後,順勢提到和人際很像:
「自己以為的,可能和別人看到的不同。」
👧:我想到一句話,蝴蝶不知道自己美麗。
🧑‍⚕️:那你有沒有可能是蝴蝶?
👧:(嚇一跳)痾…..我只是蛆吧!
🧑‍⚕️:那我是蝴蝶嗎?
👧:(再嚇一跳)是。

接著詢問她認為我是蝴蝶的理由,
也回饋我與她互動時的感覺-口條佳、思路清晰。
小如想起同學也曾誇過自己善良又好相處的經驗。

🧑‍⚕️:這樣看來我們都是蝴蝶。
👧:(半信半疑半尷尬)
🧑‍⚕️:Hi,我是幽默的蝴蝶
👧:(錯愕一陣子)那……我要說什麼?
🧑‍⚕️:試試看跟我打招呼,用蝴蝶角色。
👧:(花了一段時間準備,慢慢鼓起勇氣)
👧:我是善良又好相處的蝴蝶

還要多久小如才會完全認同自己是蝴蝶,我不知道。
但相信蝴蝶的信念,已經慢慢在她心底發芽了。
而這已經足夠讓她試著離開蛹練習飛行了。

#拒學個案的照顧者很辛苦
#拒學的孩子同樣痛苦
#耐心陪伴支持同理
#我會陪你練飛
#案例皆為化名並已修改或模糊可辨識出身分之資訊

文:陳宜 臨床心理師

豁然心理治療所
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421號8樓之3
IMG_256捷運永春站
IMG_2560937-958918

You may also like

♥ 豁然心理治療所

北市衛心字第XY01170100號

OPENING HOURS

Copyright © 2023 豁然心理治療所 保留一切權利

本網站由 ACHANG.TW 建置